首页

白丝脚足交

时间:2025-05-25 07:25:33 作者:好评中国丨守护“千年瑰宝”,传承灿烂文明 浏览量:10478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洛阳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彰显了对中华文明瑰宝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发展的关切。龙门石窟,这座镌刻在崖壁上的艺术丰碑,穿越千年风雨,承载着厚重历史,生动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自信。

  多元融合,见证文明交流互鉴。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多朝营建,是丝路古道上的文化明珠。这里,既有北魏“秀骨清像”的飘逸,又有唐代丰腴之美的雍容,展现中国石刻艺术演变。石窟中诸多西方特色装饰纹样,融会河西文化、鲜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重元素,见证着东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石窟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不断传承,彰显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龙门石窟以石为媒,铭刻下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是中华文明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有力见证。

  传承创新,焕发文化时代生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国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成效显著。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创残损文物虚拟复原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新模式,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搭建三维数据库、创新展陈方式、打造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打开“云上龙门”小程序,足不出户领略石窟之美;伎乐飞天“动起来”,北魏乐舞盛景重现。从物质到精神,龙门石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根基。龙门石窟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经风霜而神韵不减,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独特精神标识。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还是当下国际性展陈与文化对话日益频繁,中华文明始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不同文明。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文化“新三样”走俏海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愈发深沉厚重。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龙门石窟,是历史的馈赠,是文明的丰碑。它诉说着过去,启迪着当下,昭示着未来。在新时代,我们当牢记嘱托,守护好这一瑰宝,让古老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闽台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嘉宾秀暨颁奖典礼举行

据了解,当时直升机正在为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进行超高压巡线作业,机上人员包括机长1名,3名巡线作业人员。事故发生后,机长当场死亡,三名巡线人员被送往右江民族医院附属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让世界更美好的生动缩影。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穿梭往返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打通国际贸易“大动脉”……

国家会展中心⇋虹桥枢纽行程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 详细路线→

城市客运方面,一季度,完成城市客运量256.8亿人次,同比增长16.3%,其中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和轮渡分别完成客运量94.1亿人次、75.1亿人次、87.4亿人次和178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6%、21.5%、13.0%和4.9%。

获学校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晒国内外旅游照片?浙江大学相关部门回应

站在升学的十字路口,罗贤作出了遵从本心的选择。入学当年,他选择的武汉交通学校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定向培养船舶制造技能型人才,开设“武船定向班”。该班主要招收船舶管装、船舶舾装、焊接技术应用3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学生毕业之后经过考核进入武船工作。

菲律宾多艘船只在我黄岩岛邻近海域非法聚集 中国海警依法管制

在展品“玉三叉形器”前,李先生与7岁的儿子同样一机相连。“我想提个意见,亲子版介绍展品时,能不能不要头一句千篇一律是‘某某地方出土’,对小孩子来说这样一下子吸引力就没了。”他还建议,亲子版电子导览器尝试适配无线耳机,否则很不方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